四合院民宿酒店设计,川西风格酒店设计

宽广而肥沃的川西,风景优美,民风古朴,是世世代代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初到川西的人,都喜欢川西的竹林。在川西坝子上,如果你看见了成片的竹林,就可找到人家。密密实实的竹林房前屋后环绕一周,围成一座宁静的院子,川西人叫它"林盘"。


川西没有大风大雪,房屋大都用麦草做顶,墙壁用竹篾编成,或用竹编做成,外面加泥敷实。川西山区气候潮湿,为了驱潮、防虫、防兽,人们用了这种干栏式建筑,有上、下两层楼,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柴草杂物或养猪羊。木屋是当地人理想的居所。一个独撑门户的年轻男子,一般都要造起一座有五六间房子的小木屋,这才算在人前立得住。木屋所用的材料是清一色的木材,木门、木窗、木顶、木梁、木柱和木地板。木屋的顶一般用瓦片,传统的杉树皮房顶在一些山区还在继续使用,它厚重、密实,雨水不易浸透,很受川西农家的偏爱。

川西农舍里没有烟囱,烧柴煮饭、烧菜时的油气和烟气一古脑儿地顺着房顶上的气窗排走。在川西农舍外,四处可以看见堆成墙高的柴草垛,这是墙的保护层,冬天防寒防潮,枯草期又可以当柴烧。

追根寻源,疏理川西民居发展史 

川西民居,是中国民居中的瑰宝。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自成一家,成为相对独 立的民居建筑样式。 
川西民居,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川西,即川西坝子,成都平原。川西民居是诞生于这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同时又是一个人文概念。其建设形态融 合了川西地区独 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 
就成都从建筑形态来看,成都的川西民居建筑远源流长。现存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建于一千多年以前。现草堂庭园占地 16.37万余平 方 米,建筑为南北轴线对称布局,大门紧邻浣花溪,轴线上依次为大廨、诗 史堂、柴门、工部祠。整个建筑均系木构平房,富有川西民居朴素雅淡的浓郁气氛。园林以楠木、竹、梅为基调,是川西著 名古典园林之一。 
其后有以宽巷子、窄巷子、锦官驿为代表的“前天井、后宅院、通天立地”式的成都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建筑,是一排排川西民居特色的独门独院老宅,大多有雕花的窗棱、穿斗的梁柱、青砖的围墙、高高的门槛、抹泥的壁墙、四方的天井、高翘的飞檐,代表着川西民居的典型特点,都已历经百年风雨。锦官驿片区内的水井街是出产"水井坊"酒的地方,在锦官驿众多街道中名气大。水井街的民居集中了川西民居所有的特色,成都很多地方都有民居,但都没有这里集中,这里的风貌保存得更加纯朴和完整。 
成都近郊的平乐古镇,镇上建筑均保留了川西民居的特色。街上均为木板房、小青瓦屋顶,临江一排排的吊脚楼。河上、沟上的大石桥、小石桥均为拱桥。一条条古老而雅致的街道如长庆街、福惠街、禹王街、清河街、八店街仍然是完好的川西民居风情。镇区农村四合院、三合头的青瓦木板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竹林深处。距镇区1公里的绿宝石庄园内,仍有保成完好的“五世同堂”四合院。 

经过长期的演变,川西民居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其主要之点是: 
1、在建筑单体上,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布局。 
2、在建筑结构上,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墙壁材料因材致用,屋顶采用青瓦坡式屋顶处理,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以利于解决四川多雨季节的屋面排水。 
3、在建筑色彩上,住宅外墙多采用利于阳光反射的白色为基色调,以解决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的四川的采光问题。 
4、在木结构上,大多突出材料的本 色,一般在立柱上涂成黑色,门窗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这种色调上的处理使得川西民居在外观上古朴而富有生机,在格调上清新而淡雅,同时又不失富贵之气。而川西民居中对建筑局部的处理如雕梁画栋,飞檐斗角更是成为点睛之笔。 
5、在院落布局上,具有密切而充满邻里亲情的人性化邻里关系模式以及充满生机的空间场所,而易于识别的门洞则给人以领域感。这种院落式的设计表现出了浓郁的人情味和结合力,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和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完全避免了邻里间因为缺乏沟通空间而导致的"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非人性化设计。 
6、在虚实结合上,四合院设计的着眼点不在于房屋的“实形体”,而在“院”这一“虚空间”、“负形体”,即“无形之形”。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 
7、在精神内涵上,包含丰富内容。阴阳法则:门堂相配、四相空间、内外空间层次等;气场原理:藏风聚气、通天接地、气口循环;序列关系:系统完整性、主从明确、轴线层次;伦理观念:尊卑等级秩序、礼仪规范、和乐精神;形态的弹性特征:广泛适应性、形态多样性、有 机交融性;环境的生 态意义:自成天地“小宇宙”、引入自然的绿化意识、小气候调节;院落艺术的素描品格:全景展现、光影交织、装饰简约等等。